第一阶段

创新产品申报和提名
报名截止:2025年03月19日

第二阶段

创新产品审核
审核通过

第三阶段

用户投票及专家评选
投票时间:2025年03月21日 ~ 04月03日

第四阶段

获奖名单公布
获奖公布时间:2025年04月14日

第五阶段

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2025年05月20日
登录
荣格技术创新奖由工业资讯媒体荣格工业传媒(Ringier Trade Media)主办,自2006年成功举办以来,始终以其公正、客观的评选流程备受业界关注,已成为目前中国最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行业评选之一。
荣格技术创新奖评选于2014年已覆盖激光加工行业上下游,每年该奖项将授予行业中的创新先锋,以此表彰业界具有突出贡献的创新产品和技术,鼓励更多企业投入技术创新,以提高生产力、经济效益;给客户提供更大便利;达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2025激光加工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颁奖典礼将与 2025激光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论坛 同期举行,汇聚更多行业决策者及科研人员共襄盛会。
赵全忠 教授
职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南京萃智激光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
简介: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南京萃智激光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激光先进制造、激光微细加工、光子学材料与器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报告200余篇次(SCI论文90余篇,被SCI引用3000余次)。参与编著2部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近年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近年来致力于开拓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开展产业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技术服务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服务。
查看更多+
王璞 教授
职位:
北京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任国际Photonics West会议光纤激光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高功率超快激光技术,中红外光纤激光技术以及特种光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受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报告40余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及国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任务多项。自2009年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全职归国后,已培养博士研究生近二十人,硕士研究生40余人,其中三人次获中国光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含提名),五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多人次获“北京工业大学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研究成果获《中国激光》杂志社、“中国光学重要成果”、“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等奖项。
查看更多+
高明 教授
职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激光复合焊接/增材制造工艺和机理研究,主持国家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企业横向十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收录80余篇),参编书籍《Hybrid Laser/ArcWelding》一本,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7项,研发多类型激光焊接成套装备,并实际应用于在钢铁、航天、兵工、车辆制造企业的工业生产。
查看更多+
张轲
职位: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简介:
2001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在德国不莱梅大学激光高能束流(BIAS)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美国肯塔基大学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先进激光加工方法及控制,机器人及智能焊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信部、国防科工委,上海市“科技创新计划”、航天、船舶、核电、汽车等项目几十项。获中国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船舶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查看更多+
王明娣
职位: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激光表面技术及智能装备研究所所长
简介:
近年主要从事激光清洗、激光熔覆和激光微加工表面等技术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企业横向项目20余项,获中国发明创业创新二等奖、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机械设计与产品创新二等奖等奖项。在以上领域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排名第一的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查看更多+
石理平
职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简介:
2009年本科毕业于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2014年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年6月至8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系任访问学者,2014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德国莱布尼兹大学量子光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任职于德国PhoenixD精英集群;2020年9月至2023年5月就职于西湖大学;2023年6月起就职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担任超快激光物理与应用实验室PI负责人。 擅长超快非线性纳米光子学和超快激光微纳加工方向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旨在揭示超快激光与物质在纳米空间尺度、飞秒时间尺度上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机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光电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科创中心等科研项目。近年来在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Ultrafast Science, 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Optica,Nano Letter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期刊发表论文 40余篇,研究成果获《
查看更多+
张培磊 教授
职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简介:
目前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委员,上海市焊接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和德国弗劳恩霍夫ILT激光技术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SVOA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杂志编委、Coatings期刊特刊编辑、Frontiers in Metals and Alloys期刊评论编辑、《金属加工(热加工)》编辑委员会委员。一直致力于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激光智能制造系统等领域的研究。目前已在激光智能制造领域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备部预研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高新技术重点项目、新疆自治区科技援疆专项、克拉玛依市重大专项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还承担了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通快(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有限公司、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委托技术开发课题的研究,获得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入选无锡市“暨阳人才”和江苏省“双创人才”。
查看更多+
彭惠平
职位:
江铃汽车正高级工程师,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简介:
在江铃汽车工作30余年,负责江铃汽车焊装车间的规划建设,产品焊装工艺开发及投产工作;深耕焊装专业,开发项目包括轻卡,中、重卡,皮卡、轻客及SUV等福特及JMC自主品牌。涵盖商用和乘用车领域。负责开发的江铃福特品牌全顺系列车型是国内轻客行业车型最多的平台化产品。完成江铃焊装生产线和工艺技术标准,项目评审&验收标准,完善焊接(点焊、弧焊、凸焊、螺柱焊、激光焊)和涂胶标准,并建立焊装工程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型。曾荣获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
查看更多+
王小建
职位:
大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简介:
近30年金属材料冶炼制造与后工程延伸加工工艺技术开发经验。历任大型钢厂和大型加工中心生产制造,品质管理,技术开发等部门管理工作。主持开发品种钢及加工工艺攻关项目计二十多项。擅长技术质量专项攻关改善。熟悉金属加工各行业需求,在用户技术问题和难点解决方案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查看更多+
第一阶段
创新产品申报和提名
报名截止:2025年03月19日
第二阶段
创新产品审核
审核通过
第三阶段
用户投票及专家评选
投票时间:2025年03月21日 ~ 04月03日
第四阶段
获奖名单公布
获奖公布时间:2025年04月14日
第五阶段
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2025年05月20日
参评技术/产品必须是参评公司的原创设计,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任何知识产权,不违反相关任何法规法律。技术/产品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不限于名誉权,著作权,肖像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法律问题,均由送评企业自行负责。参评技术/产品填报的资料必须属实,如因与该产品相关的著作权、版权和专利权引起的侵权问题由送评企业完全负责。
激光加工系统
激光设备零部件
光学材料与元件
其他
2025.04.24
查看更多+
2024.05.22
查看更多+
2024.05.17
查看更多+
2024.05.16
查看更多+
2024.05.08
查看更多+
2024.04.17
查看更多+
2024.02.21
查看更多+